作者:田中角荣 出版时间:1972年

结束语

生在明治、大正时代的人,对自己的家乡就有身后的感情并津津乐道。尽管家乡是贫穷的,但那里有严父和慈母,还有同年时代的朋友和山、河流、海洋以及碧绿的原野。立志离开故乡的人们,在遥远的土地上学习和工作,也有了家庭,将在那里度过变化莫测的人生。室生犀星写的诗说:“远离了故乡,才能怀念它。”成功了的人也罢,受过挫折的人也罢,时常怀念并作为精神支柱的,就是那种永久不变的“美不美,乡中水,亲不人”。

我们为明治百年的建设竭尽全力,虽有出自乡下和城市之别,但其永不枯竭的源泉,来自可爱而自豪的故乡。

我从事国土改造,并要实现这一理想,就是在全国范围内,重建被消灭、被破坏和日益荒废的日本人的“家乡”,从而恢复社会的安宁和富裕的生活。

人口和产业集中在大城市,是建成今天繁荣的日本原动力。但是,这股巨大洪流,又把城市中容身斗室权作故乡的人们冲刷出来,并从地方吸收大量的年轻人,结果造成了在乡下只剩年迈的老人和苦于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妇女。在这样的社会,就不能产生奠定民族百年大计的力量。

于是,我采取了以工业的重新布局和设置交通、全国通讯联络网推进“分散到地方”的做法,将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巨流从大城市倒流到地方去。

《日本列岛改造论》是把人口和产业分散到各地方,从而同时解决过密和过疏问题,也是 把这一处方付诸于实施的一种行动计划。

我将为重建日益荒废的地方和农村而转动发电机。把没有公害的工厂从城市转移到地方,并把地方城市作为新发展的中心,提供高收入的机会。同时,修建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娱乐等设施,创造优美富裕的生活环境。弃农的人,在当地的工厂和商店上班,同时耕种自己所需的稻米和蔬菜,出租多余的土地,从而不用背井离乡就可谋生。

担负日本农业的少数精干的旗手们,将在二十公顷到三十公顷的土地上,使用大型机械,并在绿色的草原上经营大规模的畜牧业,并生产稻米和水果。

把大城市多余的工厂和大学迁移到地方,将建设一个没有公害,物价稳定的美好的生活天地。人们将在每周两天休息制下,从事有意义的工作。二、三十岁左右精力旺盛的人,住在靠近工作地点的公寓,到了四十岁左右时,住在有田园的房子,可以把年迈的父母请来加以照顾。到周末就驾驶汽车,全家到附近的山、河、海去游玩,以享天伦之乐,也可热心地当起“假日木匠”和“假日农夫”。

这样,不论大城市和地方,人人都能过着像个人样的生活。只有到了这样的时期,人们才能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产生自豪感,从而实现同心协力的区域社会。毫无疑问,只有感到在日本任何地方生活都能得到同样的利益和发展余地时,才能坚定人们的乡土之情,从而培育自己与祖国——日本息息相关的精神纽带。

改造日本列岛,是一项艰巨而困难的事业。但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国家的信念,利用日本经济发展的雄厚力量,并执行福利和经济发展并行的经济政策,就一定能够找到百年大业所需要的资金和办法。

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今天的日本,凝集着无数的汗珠、力量、智慧和技术。如果把它集中起来,就能迎接以人类、太阳和绿色为主人翁的“恢复人间权利”的新时代,而不是以大城市和产业为主人翁的社会。这决不是办不到的事。拥有一亿多富有才能、襟怀开阔而又勤劳朴实的日本人,不走军事大国的道路,而是为了消灭先进国共有的通货膨胀、公害、城市过密、农村过疏等情况和农业的停滞以及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状况,而全力以赴地进行国内改革,举世瞩目的将是行进在文明最前列的日本。然后,只要能自由而又没有社会偏见,并持有创造才能和坚持不懈,则人皆可以尧舜。这样的日本。在国际社会中,作为诚实而可尊敬的友人,将超越意识形态同任何国家保持永恒的兄弟般的情谊。

我作为政治家,二十五年为得到平衡发展和舒适富裕的日本而略尽微力。我将把我的后半生献给这一事业,从而在整个日本,建设一个使家庭欢聚一堂,老人安度晚年,青年充满美好理想的社会。